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专访初大平教授|链接创新块 迸发新动能

首页     新闻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专访初大平教授|链接创新块 迸发新动能
 

 

9月下旬,就国际合作和技术转移转化话题,剑桥大学终身讲席教授、剑桥大学南京科技创新中心学术主任及CEO初大平教授接受了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的专访,现全文转载如下:

 

“剑桥与南京的连接器”、“应用创新技术的发生器”、“科技势能的放大器”、“创新创业的加速器”……剑桥大学南京科技创新中心从2018年11月落户南京江北新区就备受关注。如今,3年多过去了,这所剑桥大学800年校史中首次在英国境外建立的研究机构和成果转化平台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记者进行了一番探访。

 

  • 与南京牵手 因为这里是一片“创新热土”

 

剑桥大学缘何与南京牵手?近日,剑桥大学终身讲席教授、剑桥大学先进光电子研究中心(CAPE)主任和光电器件与传感器研究中心主任 、剑桥大学南京科技创新中心学术主任及CEO初大平教授就此进行深入阐释。

 

初大平教授

 

初大平教授说,剑桥大学一直以来致力于追求一流的教育、学习与研究,并将研究成果投入产业应用以奉献社会;国际化合作,亦是剑桥大学谋求发展的重要思路,中国是剑桥国际化进程非常重要的部分。作为全球可与硅谷媲美的科技创新高地,剑桥周围地区被称为“硅沼”(Silicon Fen),这里是一大批专注于软件、电子和生物技术的研发企业所在地,许多企业与剑桥大学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在剑桥半径25公里范围内,不仅走出了像阿斯利康、ARM这样的跨国企业和领域龙头,还先后聚集了5000多家科技新兴公司,即使创业九死一生,剑桥周边初创企业5年存活率却达到92%,远高于一般科技园区10%的五年存活率。 “剑桥大学的基础研究和孵化能力是有目共睹的。” 初大平说,在中国选择合作伙伴时,他们经过了深思熟虑。如果说南京是长三角创新热的佼佼者,江北新区则是南京发力创新的弄潮儿。作为国务院批复通过的第十三个国家级新区,通过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双轮驱动,聚焦建设芯片之城、基因之城和新金融中心,努力推进打造自主创新先导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长三角地区现代产业集聚区和长江经济带对外合作重要平台,与此伴生着的,便是江北新区对全球顶级创新资源和高端人才的旺盛需求。

 

“新区发展节节攀升,中心与新区一起成长,双方互促共进,落地江北新区是明智的选择”,初大平教授表示。聚焦到南京,这里拥有“4+4+1”主导产业集群优势,同时还是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科研储备人才资源丰富,拥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在内的53所高等学校。 推动新技术落地 助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红砖拱墙、廊桥相连,剑桥大学南京科技创新中心的建筑设计折射了剑桥大学公共空间呈现形式,将自然科学古典风格与现代创新活力融为一体。徜徉在这里,创新气息扑面而来。

 

剑桥大学南京科创中心项目作为南京江北新区落实国家“自主创新先导区”战略的标志性平台,秉承应用型研究为导向、以产业推进为目标的整体方向,聚焦创新科研、创新转化、创新链接工作,稳步取得系列成果。对接国内高校院所、科研机构、科技型企业等合作,推动新技术落地,助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在初大平看来,科研工作可以大致分为“基础研究-原创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三个相辅相成的阶段。 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研究主要是探索未知,了解世界。在此基础上,科研工作者根据基础研究过程中获得的对自然界的理解,从事进一步的应用和工程化的研究。这些应用研究有相当一部分是属于原创型的(如计算机、互联网、视频通话等自然界中原本不存在的科技应用和产品)。将这些应用研究转移成为具体的制造技术,开发成具体的产品,实现低成本、高可靠产品的量产,推广进入市场,被用户接受认可,最终才形成了由科技创新到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完整价值链。在这个研究成果产业化的链条上,剑桥大学的价值体现正是基础研究和由基础研究深化而来的原创应用研究。 原创应用研究是创新的关键所在。目前国内企业在进行海外技术采购时,往往只能采购到近期的甚至已经使用已久的技术。从上游开展应用研究,进行原始创新,是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技术领先的必经之路。剑桥大学希望通过南京科技创新中心,把最新的、引领性的技术应用到中国来。 “剑桥大学南京中心是嵌入到研究成果产业化链条中的一环,这种模式在国内并不多见”,初大平解释,“换句话说,中心着力于在应用研究转化为技术和产业的过程中进行创新,以应用型研究为重点朝两头突破:在下游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与产业结合进行对标,在当地开发出具体的产品和制造工艺,拉动本地制造业创新升级;同时,通过市场和产业界的需求,反向拉动上游的原创研究,形成良性循环,带动产业升级,这就是成立剑桥大学南京中心的初衷。”

 

 

  • 共享科研 孵化“创新空间”

 

科创中心一楼的展厅运用“剑桥红蓝”主色调,集合行业最前瞻的科研成果;静谧典雅的开放式图书馆中,上千册英文学术典籍可供翻阅,还可以24小时连线剑桥大学海量资源;沉浸式会议中心融入英式哥特尖券柳叶窗、网格状天花等元素,全面满足高端学术论坛开展需要……剑桥大学南京科创中心项目在积极探索绿色低碳发展实现路径的同时,致力于打造沉浸式、互动式、共享式科研新体验。

 

 

在这里,还有孵化出来的初创公司。他们不仅创业,还通过中心拿到了订单,毕业于剑桥大学工程系光电专业的邓远博现在是南京睿维视科技有限公司的CEO,他在攻读博士时候发明的技术——3D AR-HUD,是关于汽车智能显示方向的,可以让驾驶更安全更智能,因为有了独特的原创技术,普通汽车也可以享受视觉智能导航。2020年底,邓远博来到南京开始了创业之旅,把公司也放在了中心,运用这里的孵化机制快速成长,2021年完成天使融资,现在公司有26人,已经和十多家车厂合作,有了订单。 在剑桥大学南京科技创新中心,还有较多类似睿维视这样的公司,他们正在南京茁壮成长。 2022年上半年,中心科技研发与商业活动并举,打造以科技创新为主线,以剑桥大学多重资源为支撑的立体格局,紧扣自主创新研究平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资源集聚平台和国际影响力中心的“三平台一中心”建设定位,做“剑桥与南京的连接器”、“应用创新技术的发生器”、“科技势能的放大器”和“创新创业的加速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本文转载自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

2022-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