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早期优质项目,中心国际技术系列路演第三期圆满举办

首页     新闻     汇聚早期优质项目,中心国际技术系列路演第三期圆满举办
 

 

12月15日下午,由南京江北新区管理委员会和剑桥大学南京中心共同主办,“剑桥大学南京科技创新中心国际技术系列路演-第三期”以云端线下结合的方式,在参与各方的热烈反响下圆满收官。

 

作为中心入驻新址后的首秀路演,本次活动共推出6个具有剑桥基因的早期科创项目,或由剑桥大学教授和博士发起、或由剑桥校友参与创始团队。复星美元产业基金、线性资本、基石资本、险峰长青等20余家投资机构参与了本次活动。剑桥大学终身讲席教授、剑桥大学南京中心CEO兼学术主任初大平,出席路演并致辞,预祝路演取得成功,期待项目获得各方认同。

 

本次路演项目主要来自计算机科学、传感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部分项目已经进入到产品阶段,或者已开始小规模生产,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效率高、前景好。

 

AI赋能传统行业,提升工业效率

AI技术叠加传统工业,会产生怎样的生产力变革?RoboK和 DeepVerse两个路演项目致力于以人工智能为驱动,为传统行业增效赋能。

 

路演项目RoboK是一家AI计算机视觉公司,由剑桥大学计算机系孵化,其中联合创始人、CEO郑好毕业于剑桥大学经济系,公司技术团队成员均来自人工智能、嵌入式软件、计算机视觉研究背景。

 

该项目专注于百亿美元的计算机视觉市场,面向交通运输、工业设施等应用场景,所开发的低功耗、高鲁棒性的3D感知软件系统,可将2D摄像机获取的图像转化为丰富的3D深度和语义信息,且灵活可扩展、能为用户节约10倍以上算力成本。

 

据悉,该项目已获得超过数百万美元的早期投资,已与工业软件提供商、芯片企业、英国的公交车摄像头供应商、铁路部门、电信基建部门及港口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已实现百万美元级别的商业收入。

 

路演项目深鱼科技(DeepVerse)聚焦材料信息学领域,成立于2021年6月,联合创始人、CEO刘雨阳系剑桥大学凝聚态理论组物理学博士,团队技术优势集中于机器学习、计算机模拟和自动化方面,已持有2项专利和4项软件平台。


这个科研创新团队致力于推动数字科技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结合计算物理+人工智能+高通量实验加速研发流程,以数据驱动的方式去改进材料配比、优化生产工艺,可广泛应用于新型材料开发、化学化工、航空航天、药物领域,帮助企业降低原材料成本和缩短市场化时间,提升企业研发效率。

 

刘雨阳博士介绍,在初创期以先进材料和化工领域为切入点,“南京江北新区拥有成熟的化工产业集群,希望项目有机会在新区找到合作伙伴”。

 

聚焦传感技术,关注医疗健康

室内空气质量与多种疾病有关,尤其是哮喘和慢性肺阻塞等肺部疾病。路演项目Sorex Sensors专注于开发基于FBAR技术的气体和颗粒物传感器, CEO Mario de Miguel Ramos博士,曾任剑桥大学电子系博士后研究员。

 

Mario博士介绍到,Sorex Sensors的产品可检测室内空气中的有害化合物,服务于医疗诊断。FBAR(薄膜体声波谐振器)技术包含由压电材料制成的谐振薄膜,当有颗粒物(质量)附着在谐振器表面时,会改变谐振频率,由此提供了传感区域上颗粒物质量的精确测量。Sorex开发的双模FBAR专利能同时测定质量和温度,产品耐高温、低功耗、质量灵敏度高、选择性广,能够测量低至飞克范围的质量,检测出亚PM 2.5范围内的微小颗粒。

 

据悉,团队于2019年底发布首款产品,并将制造过程转移到一个8英寸MEMS铸造厂。2020年已获得近百万英镑融资,明年1季度将发布新的气体传感器阵列,同时项目还在进行生物传感器的开发,用于防治新冠疫情。

 

Cambridge Nucleomics 致力于开发检测癌症和其他疾病的下一代生物传感器,CEO Max Zhu为剑桥大学化学系博士、商学院EMBA在读, CTO陈凯凯为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物理系)博士后,该项目此前入围了2021年度 “剑桥大学博士后商业计划大赛”的总决赛。

 

该项目利用DNA纳米技术和固态纳米孔技术来实现核糖核酸(RNA)的定量检测,可在超低浓度和容量条件下同时检测数百种RNA,如相对稳定但特别难精确量化的的癌症标志物——microRNA,从而更好地确定癌症类型和发展阶段。Cambridge Nucleomics的检测技术具备快速、高通并行、低成本、精凖量化的优势,解决了现有技术的需要逆转录和核苷酸扩增的痛点,有效降低检测误差。

 

“团队的愿景是建立一个科技创新的平台+数据公司,为未来的精准医疗和个性化医疗提供一站式服务”,Max Zhu分享到。

 

瞄准技术精度,促进癌症早筛和治疗

 

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癌症筛查和癌症治疗市场需求前景广阔。

 

资料显示,90%的癌症患者确诊时病情已经发展到晚期阶段,如果可以及早确诊,患者的五年存活率可以提升75%。如何提高癌症早筛准确率?路演项目BioMavericks正致力提供解决方案。BioMavericks是一家液态活检公司,专注于基于单细胞转录组分析的泛癌早期诊断,联合创始人、CEO郭爽现为剑桥大学博士后,联合创始人顾钦颖现为剑桥大学物理系最后一年的博士。

 

游离DNA(cfDNA)和循环肿瘤细胞(CTCs)需要在癌肿生长到一定程度,出现细胞凋亡、癌症转移症状后,方可以血检方式被确诊,而被抑制的免疫系统在癌肿形成前已无法正常有效清除癌细胞。

 

基于上述思路,BioMavericks侧重于免疫细胞的转录组图谱,利用单细胞测序技术在癌前病变的病人外周血中发现了特殊标志物,在诊断早期癌症时能展现出比竞品等更加灵敏的诊断效果,具有高精度、快速、低成本优势。结合团队的自研算法,这些生物标志物不仅能确认癌症的存在与否,还能反应器官受损程度、原发灶、转移灶以及给予靶向药/免疫药物的选择指导。除了早期泛癌检测诊疗,项目还会通过靶点分析,开展药物研发工作。目前,围绕“癌症之王”胰腺癌的早期诊断,BioMavericks正在与英国NHS和UCL进行一期临床试验。

 

在确诊之后的后续治疗中,63%到95%的临床肿瘤病例需要手术切除。而在目前肿瘤切除手术中,由于没有合适的临床成像手段,外科医生在术中主要依赖视觉(普通白光))和触觉反馈辨别肿瘤的位置和大小,存在由于不精准切除导致的癌症复发、或过度切除导致病人正常身体功能丧失的风险。

路演项目“南京云影生物科技”专注于癌症精准手术造影剂的研发与临床转化、新型抗肿瘤纳米药物的研发,创始人孙莎莎博士毕业于美国德州州立大学生化专业,系江北新区高层次举荐人才,研发主管杨扬为剑桥大学博士后,由该项目所孵化的初创企业目前已入驻剑桥大学南京中心新址。

 

南京云影开发了高靶向性的肿瘤荧光成像剂,通过荧光剂在肿瘤区域的聚集和长滞留时间,使肿瘤区域产生强烈荧光,而周围正常组织则没有荧光,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识别肿瘤边界、定位残留病灶、阳性淋巴结以及卫星转移灶,实现所有肿瘤组织的精准切除。

 

该荧光剂造影剂产品具备对比度高、广谱适用于各类实体瘤、无电离辐射、手术时间短、实时成像等优势;除荧光肿瘤切除术外,还可以用于荧光核磁双显影、化疗药物纳米递送系统、肾脏可清除放射疗法纳米颗粒等研发管线。

 

作为剑桥大学在中国发展的支撑平台,剑桥大学南京中心还将持续推出优质的、常态化国际项目路演活动,重点关注项目早期阶段,发挥剑桥大学科研创新的前瞻优势,链接技术与资本、研发与市场,促进创新成果转化效率的大幅提升。

2021-12-20